题目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3题) 31、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了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唐代,科举得以定制。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摘编自《科举制度评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2分)选官途径(2分)和主要标准(2分)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2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分)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2分)及其政治影响(3分)  答案:参考答案(15分)(1)制度:察举制。(2分)途径:地方举荐。(2分)主要标准:孝廉。(2分)(2)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2分)(3)变化:重才学,不分身份地位;重考试成绩,科举成定制。(若答“重才学、轻家世”亦可)(2分)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3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