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8分) 菩萨蛮 (南唐) 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14.从体式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小令 B.单调 C.中调 D.长调 15.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梧桐叶落可以感受到凄凉氛围。 B.月之圆满与人事的不圆满形成对照。 C.词人思念心切所以捣砧时声音急促 D.眉黛紧蹙似远山,透露出内心愁绪。 1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结尾画线句。(4分)
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诗人采用移情的写法,芭蕉本来是植物,感觉不到天气的寒冷,这里写芭蕉顿生黄昏到来时的寒冷,写出抒情主人公心绪的悲凉,使无情之芭蕉赋予人的情感,微妙而耐思,辞婉而情深,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词的常识,词按字数可分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在诗词中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说法,是指一首词有几段。单调指词就一段。这些知识需要平时学习死记硬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前后倒装。“甚处砧声急”,深夜里不知什么地方响起阵阵捣衣声,把人从朦胧的睡梦中惊醒。“甚处”表明砧声从很远处传来,时断时续,并不太响,也符合乍醒恍惚情态。这种响声亦把人惊醒,说明睡得不安稳,夜之冷清更甚,“急”未必实写砧声矣。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末句“芭蕉生暮寒”,以景收束。从意象、情景关系、拟人、人格化等角度答题;也可从结构技巧方面作答,抓住一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