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6分) 院子里的杨绛先生 严欣久 一 初识钱钟书、杨绛先生是在1988年夏。那年,我刚调回北京,院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婆婆吴瀚将每种颜色的月季剪下一根,扎了一把,要我送给钱钟书、杨绛夫妇。两位老人非常高兴,笑吟吟地把我迎进了屋。钱先生说:“你送我们礼物,我们也要送礼物给你。”说着取出一本《围城》,用毛笔写上“欣久同志览存 钟书奉”,杨绛先生送了我一本她的译作《小癞子》,是用圆珠笔签的字。我真是喜出望外,连声道了好几声谢谢。见两位老人如此平易近人,我提出有机会想写写他们。这时,钱先生显得有些严肃起来,郑重地说:“不要,我们是朋友,不要搞这套东西。”我这才知道,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 二 《我们仨》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出于对杨先生的尊重,有几天杨先生家的电话快打爆了,使这位92岁的老人感到很疲惫。7月5日,她本要吃完晚饭,散步时顺便到我家,看望一下我婆婆,并取一张她要的报纸,可那晚,她没来。阿姨来取报纸时说,杨先生太累了,一天接了太多的电话,又忙着查出版社要的资料,就不出来了。我们都很理解,也并未在意,谁知第二天晚上,杨先生在阿姨的陪同下真的来看望她的老学友了。我们说她客气,她则说,说了的事一定要做到。两位老人手拉着手坐到了一起,我和婆婆称赞《我们仨》写得好,真挚、感人,特别是第二部分最艺术化,非常打动人心。杨先生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欣赏这本书。” 三 《我们仨》面世前,我在报上看了部分摘登,其中写道1949年,钱杨夫妇应聘于清华,杨先生考虑到爱女钱瑗身体羸弱,需要恢复,决定让她休学,自己来教她初中的课程。我感到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杨先生是个文人,数理化也能教得了么?恰好那天看了文章,散步时遇见了杨先生,便问她,“您让钱瑗休学,自己给她当老师,您年轻的时候理科一定很好吧?”杨先生笑了,说:“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学理科的料呢,后来我选择了文科,老师们都感到很遗憾。”“那您为什么要从文呢?”“因为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而我父亲主张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杨先生的父亲杨荫杭是江南有名的才子,精通音韵学,并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思想民主、激进,家传的博学,培养出杨先生这样的才女。“只要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我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 杨先生记忆力惊人,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尽管当时她还是个小孩子,由于她的父亲经常在家议论时政,在她幼小的心里也早早地萌发了民主与科学的种子。 四 杨先生很注意锻炼,只要天气好,她一定会出来走走。院子里的人说她能活120岁,她听了笑笑说:“活那么久太苦。”可见她对生死的豁达。 杨先生散步时,遇上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她对小孩子尤为喜爱,见了孩子会停下脚步,与他们玩玩,遇上院子里的绿化员工,她也会提个建议,指出哪些树的布局不够合理,相互遮挡阳光,枝叶枯萎了,应该梳理。 体力好的时候,杨先生有时也会走出院子,看休闲的老人放风筝,也要亲手放一放。 我还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杨先生在全力完成了钱先生的遗著遗稿出版善后之事,捐出毕生积蓄给清华,设立了“好读书”基金,以激励好读书的年轻人,使好读书的精神永远承传下去。这里,我想引用一段杨先生《回忆我的父亲》的文字,以彰显杨先生的读书精神。“父亲一次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我说,‘一星期都白活了„„’”至今,她依然如此。 7.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钱钟书夫妇拒绝接受采访,是因为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搞这套东西太虚伪。 B.《我们仨》出版后,杨绛先生家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一方面看出读者对杨先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写出了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 C.本文介绍杨绛先生的父亲,不仅丰富了传记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杨先生成功的原因。 D.杨绛先生从小就具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参加过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 E.这篇传记的标题是“院子里的杨绛先生”,所记叙的传主事迹也是发生在院子里,标题在结构上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8.从文本看,杨绛先生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人格魅力?请概括分析。(3分) 9.这篇传记选材独特,作者没有介绍传主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而是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0.谈谈杨绛先生所说的“一星期不读书就等于都白活了”对你的启示。(6分)
答案:【答案】 7.AD 8.①淡泊名利,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②注重礼尚往来,回送礼物。③守信,说了的事一定要做到。④。对生死豁达,活那么久太苦。⑤有爱心,喜爱小孩,捐钱。⑥爱读书,一星期不读书白活。⑦热心公益,给绿化员工建议。⑧平易近人,迎我进屋,放风筝。 9.以小见大(1分)。从杨绛的生活小事中选材,更能很好地体现传主的人格魅力(1分),这样的处理具有真实性,给人亲切感,吸引读者阅读。(1分)。 10.①杨绛身上所体现出的读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读书的价值:广泛的阅读使杨绛先生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读书提升了杨绛先生的人格魅力。如何读书:杨绛先生一切时间读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②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杨绛拒绝采访。(2分)③上学的时候喜欢读书。(2分)④捐出毕生积蓄,设立了“好读书”基金,以激励好读书的年轻人,使好读书的精神永远承传下去。(2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D项不是参加而是“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依次分点概括,答题时要分点列举,凡能概括出的都要答出,以免遗漏。答出两项1分,答出三项2分,答出四项满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题目本身已经提示得比较清楚,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答题重点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即答效果。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本题分值较大,暗示答题内容不能太简单了。可用总分式结构来组织答案,先提出观点,再展开论述对我们的启示。答案所列举的只是同学们可以展开的要点,不必面面俱到,抓住其中一点,充分展开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