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近代租界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6月15日的《申报》载:“上海各租界内,街道整齐,廊檐洁净。一切秽物亵衣,无许暴露。尘土拉杂,无许堆积。偶有遗弃秽杂等物,责成长夫巡视收拾。……街面偶有缺陷、泥泞之处,即登时督石工为之修理;炎天常有燥土飞尘之患,则当时设水车为浇洒;虑积水之淹没也,则遍处有水沟以流其恶;虑积秽之熏蒸也,则清晨纵粪担以出其垢。” 材料二  同治十一年(1872)9月25日的《申报》载:居民王阿保等10余人,违反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过街,经巡捕劝阻不听,被拿送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同治十一年(1872)10月8日的《申报》载:同年,一位广东籍人在美国公馆门口便溺,被巡捕拿送会审公廨,会审公廨以其情节严重,“枷号三日,以示惩儆”。 材料三  “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租界内外的中国居民最初以为电灯照明“将遭雷击”,一时“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上海道邵友濂甚至下令“查明中国商人点用者共有几家”,“按户知照,禁止电灯,以免不测”。寝久人们渐悟电灯的优越,遂争相使用电灯照明,“戏园、酒馆、烟室、茗寮,更无不皎洁当空,清光璀璨”。 材料四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明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新郎新娘则交换饰物、相对鞠躬、继谢证婚人、介绍人各三鞠躬,并行谒见主婚人及双方族人之礼;全体退席后,开茶点、筵宴。 (1)中国近代史中的“租界”,最早是哪国、通过什么条约中的什么特权获得?(6分) (2)中国最早的租界出现在哪座城市?(2分) (3)阅读上述四则材料,概述租界对我国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8分) (4)你如何评价中国近代的租界?(6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从社会生活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危害和影响。第(1)(2)是简单识记题,特别要注意有3个小问题,不要漏答。第(3)问反映了作为列强侵华基地的租界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积极意义。材料一反映的是租界管理规范,社会环境好;材料二反映租界巡捕法制;材料三反映租界物质文明的先进;材料四反映社会习俗的近代化。第(4)问的评价从正反两个方面解答即可。 答案:(1)国家:英国。条约:《虎门条约》(或《南京条约》附件)。 特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的特权(6分) (2)上海(2分) (3)①租界的市政管理非常规范,呈现出专门化的特点;②租界内的市政管理呈现法制化的特点;③租界成为近代物质文明的传播地;④租界传播了新的社会习俗。(8分) (4)租界是近代史上列强在中国建立的侵略据点,干涉中国内政的大本营,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交易所。(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同时,租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市政管理、物质文明、社会习俗和文化事业的现代化。(3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