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物理
题目
如图3所示,虚线方框内为一匀强电场,A、B、C为该电场中的三个点.已知φA=12V,φB=6V,φC=-6V,试确定该电场的电场线(要求至少画三条). 答案:见解析【试题分析】 因φB=6V,φC=-6V,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在BC连线的中点D处的电势必为零;同理,把AC线段等分成三份,在分点F处的电势为零.连接DF即为该匀强电场中的一条等势线.根据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可以画出电场中的电场线,如图4所示的实线,由沿场强方向电势降低可确定出场强的方向.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物理 试题推荐
物理 试卷推荐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年高一期中物理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
2018年至2019年高二上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考题(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
高二期中考试物理题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
2018至2019年高二5月月考物理考题(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
黄冈麻城市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完整版
北京市2018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网上考试练习
河北安平中学高一物理月考测验(2019年上册)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渭南中学高一物理月考测验(2019年上半期)在线做题
2018-2019年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物理(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宁夏石嘴山市高一物理月考测验(2019年上学期)网上在线做题
最近更新
如图所示,在两伸直的食指上水平地放一根质量均匀的横棍,起初两指分开一定的距离,棍的位置左右不对称。在横棍不掉下的情况下,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的细菌出现抗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
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A.物体立即获得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C.物体同时获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
This kind of chemical is dangerous and you’d better keep it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
已知xa=3,xb=5,则x2a﹣b=() A. B. C. D.1
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亚马孙河流域、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共同原因是( ) A.资源贫乏 B.海拔太高 C.城市太少
X、Y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和Y同主族,Y和W的气态氢化物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一般情况下X的单质只有氧化性
按要求用符号表达式写出下列反应,并回答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标出反应类型) (2)镁条燃烧 实验现象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Na+ B.Mg2+ C.O2- D. F-
学会自护 维护安全(12分)2011年3月28日是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
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背景材料: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改
2009年4月15日零点1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它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
已知ΔABC三个顶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A(3,4)、B(0,0)、C(,0). (1)若,求的值; (2)若,求si
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
如图所示,电源与一绝热密闭气缸相连,Ra为电阻丝,气缸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原来开关S处于断开状态,当闭合开关S后 A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