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数学
题目
若函数f(x)=a-bsinx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求函数y=1-acosbx的最值和周期. 答案:解:(1)b>0,当sinx=-1时,f(x)max=;当sinx=1时,f(x)min=-.于是b=1.此时b=1>0符合题意,∴y=1-cosx.(2)b=0,此时f(x)=a,这与f(x)有最大值,最小值-矛盾.故b=0不成立.(3)b<0,由题意,得符合题意.∴y=1-cos(-x),即y=1-cosx.综上可知,函数y=1-cosx,它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周期为2π.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数学 试题推荐
数学 试卷推荐
2017内蒙古高二下学期高中数学期末考试
2018河北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数学期末考试
2014届上海市闸北区高三数学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试卷及答案 文 沪教版
福建省永春县四校2018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理
2019湖南高三上学期高中数学期中考试
2016江苏高二下学期苏教版高中数学期中考试
2018河北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数学期末考试
2017吉林高二下学期高中数学期末考试
2019湖北高二上学期高中数学期中考试
2017黑龙江高二下学期高中数学期末考试
最近更新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羟基中所含电子数为5NA B.1mol苯乙烯(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下列各大洲中,跨越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是 A.欧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某男性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他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显性基因的是() ①神经细胞 ②成熟的红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次级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
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C.植物的光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B溶液中逐渐加入B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w)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 A.根冠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种类繁多,其原因可能是( )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相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
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很大B.物体的机械能损失时,内能却可以增加
已知p:,q:,则是成立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
有A、B、C、D四种一元酸的溶液。实验表明:(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溶液中,分别滴入甲基橙试液后,A溶液呈黄色而C
(2013洛阳期中)如图6所示,一架在2000m高空以20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想用两枚炸弹分别炸山脚
面对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现状,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这体现了
硼氢化钠【化学式(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l)硼氢化钠中Na、B、H元素的质最比为_______(最简整
(4分)在下表“类别”栏目内,选填合适的字母序号。 化学式 HNO3 NaHCO3 Ca(OH)2 S 类 别 ▲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会有蛋白质析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