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8.“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8.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2分);“苍山夹乱流”, “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2分)。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1分) 9.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气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悲秋情怀。结句“竟夕自悲秋”直接表达了悲秋情怀。(2)“广泽生明月”的阔大与静谧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1分)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这句诗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敬慕、缅怀之情(1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 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