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耳者,大梁人也。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①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 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而处。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嗔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陈余乃复说陈王日:“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节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①抵:投奔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嫁庸奴,亡其夫 亡:逃离 B. 父客素知张耳 素:平素 C. 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 坚:坚固 D. 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解:瓦解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张耳以故致千里客 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 B. 乃宦魏为外黄令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 C. 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日 陈余然之 D. 不为王不可 为天下除残也 7.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 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用脚踩住小吏,使小吏受到鞭打。 B. 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他两人,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 C. 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 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您)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 D. 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 我曾遍游赵国,熟悉那里的杰出人物和地理形势,希望派一支军队向北出其不意地夺取赵国的土地。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张耳从千里之外的大梁来到外黄,成为外黄富人的门客,还娶了富人之女为妻。 B. 陈余的父亲曾与张耳结成刎颈之交,这成为了陈余、张耳能够共同患难的基础。 C. 张耳、陈余主动请求追随陈涉起义,目的是能使被暴秦灭亡的诸侯国得以复立。 D. 张耳为人沉着冷静,能忍小耻,做事不急功近利,陈余与张耳相比则略显浮躁。 9.分条概括张耳、陈余对陈涉称楚王这件事提出了哪些建议。(4分)
答案:5.C 6.B 7.A 8.D 9. ①不要称王;(2分) ②引兵向西,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2分) 【解析】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坚:坚固的铠甲。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A:因为,把B:于是,就C:到,动词;代指张耳说的话,代词D:做,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A的正确翻译是: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不动,接受鞭打。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A“成为外黄富人的门客”说法错误。B“陈余的父亲曾与张耳结成刎颈之交”说法错。C“目的是能使被暴秦灭亡的诸侯国得以复立”说法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答案点在于“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这句话,可从中概括出两个方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张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特别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从丈夫家逃出来,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美女说 “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美女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从困窘中摆脱出来广泛交游,女家给张耳供给丰厚,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 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也很了解陈余不是一般平庸无为的人。陈余年轻时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与他交往,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余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余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为维持生活,两人相对而处。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不动,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余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身上吗?”陈余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他俩,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 陈涉在蕲州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余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余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 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说陈涉道“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虐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 陈涉就此征求陈余、张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榨干百姓的民力,掠尽百姓的财物。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残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它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陈余再次规劝陈王说“大王调遣梁、楚的军队向西挺进,当务之急是攻破函谷关,来不及收复黄河以北的地区。我曾遍游赵国,熟悉那里的杰出人物和地理形势,希望派一支军队向北出其不意地夺取赵国的土地。”于是陈王任命自己的老朋友陈地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三千人的军队向北夺取赵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