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中部某地区城乡参加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统计表 年份 (年) 城市参加基本养老 保险人数(万人) 占城市职工 比例(%) 农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占农村人口 比例(%) 1999 57.88 57.4 27.83 6.8 2009 88.23 86.3 46.15 10.8 注:在过去的十多年,该地区年内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9.5%;财政支出中,社保支出的比例年均增长2%。 材料二 2009年我国在320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中央财政安排了30亿元,对东、中、西部试点省份,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迈出了历史性步伐,将使亿万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社会保障。 材料三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用政治常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答案:(1)材料一表明中部某地区城乡社保事业都有较大发展,但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投入逐年增长。(2分) 积极作用:①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广大农民福利,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3分) ②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维护农村社会稳定。(2分)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1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开展试点工作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发展。(4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开展试点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4分) 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具体情况出发, 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稳定。(4分)(用矛普和矛特关系原理可酌情给分) (3)①中国共产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中央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体现了党的宗旨。(3分)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中央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分)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应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分)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利于保证党的政治领导。(3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