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 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你母。”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 “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其权重如此。 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营昭阳殿,敕令监造。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博戏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加特进、监国史。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                                                 (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 1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  屏:隐藏               B.追为将作大匠      追:补封 C.坐遣人渡淮互市      坐:因犯……罪         D.被责免官          被:遭到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让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神武听从了赵郡公琛的意见。 B.季舒一生仕途坎坷,但大多是出于自身的因素。如“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博戏于吏部”等。 C.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有时放纵作乐,但生平喜爱读书,晚年更加勤奋,被时人称赞。 D.季舒最终收获了大职,也做了很多“明白事”,“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可见季舒这个人的才能是值得称道的。 19.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4分) (2)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5分) 20.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季舒“权重如此”的原因。(4分) 答案:17.A 18.A                                                                    19.(1)当时,功臣权贵之人多不守法,文襄没有放纵赦免,朝臣们认为这是季舒和崔暹等人所指使(教唆)的,于是他们都被很众人怨恨。(每句1分。) (2)司马子如由于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被流放北方。(“宿憾、过状、由是、徙”各1分,句意通顺得1分。) 20.(1)文襄想在魏帝身边安插心腹,因而提拔他。(2)季舒有音乐才华,故总管内伎。(3)季舒具有文学才华,帮文襄修饰奏章,深得信任。(4)礼待宾客,声誉日重。(4分,每点1分) 【解析】 17.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A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中的“屏”如解释为“隐藏”,就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合,因为“屏”的对象是“人”,且是在朝堂上,故应是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使……退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解析:A项,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并非赵郡公琛的意见,而是神武安排的。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不法”,不守法;“舍”,赦免;“怨疾”,怨恨;“甚被怨疾”是省略句,也是被动句。第二句中,宿憾,一直有私怨;过状,过失;由是,因此;徙,流放;“徙北边”,被动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季舒‘权重如此’的原因”,这里给出了答题的区域,考生只需到第二段中先找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找到这些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朝外交官。季舒幼年丧父,聪明机敏,广泛地阅读经书史书,擅长写文章,有惊世之才。十七岁,担任文书佐史一职,被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并向神武举荐他。神武亲自精简六部侍郎闲职,让季舒补职,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 文襄辅佐政事时,(季舒)调任大将军中兵参军一职,(文襄)很受宠爱亲近他。(文襄)认为在魏帝身边,应该安插(自己)亲信之人,所以提拔季舒为中书侍郎,文襄担任中书监一职时,将门下的机要事务移交中书省处理,由于季舒精通音乐,朝廷内部的歌舞艺人统属该部管理,朝廷内部歌舞艺人隶属中书省,是从季舒才开始的。文襄每次向魏王上书,有进谏奏请时,有的因文辞繁冗,季舒都为他润笔并疏通文意,直至使文章能够表达劝谏意味才停止。孝静帝到盟主国进贡时,经常与季舒讨论问题:“崔中书是你我生养父母(恩人)啊!”季舒调任黄门侍郎,兼管都统。虽身在魏朝,但心却归属于盟主国,(有人)进谏机密事时,都能参与其中并了解信息,正因为这个缘故,宾客都聚集在一起,季舒诚挚地礼待他们,因此收获了很多声誉,地位超过了崔暹。崔暹曾在朝堂上撇开别人下跪说:“我如果获得仆射一职,都是叔父您的恩德啊!”他是如此权重一时。 当时,功臣权贵之人多不守法,文襄没有放纵赦免,朝臣们认为这是季舒和崔暹等人所指使(教唆)的,于是他们都被很众人怨恨。等到文襄遇难后,文宣即将到晋阳赴职,黄门侍郎阳休之劝季舒陪从一起前去迎接,季舒说:“一天不举办聚会,其空闲时心如同刀割。”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于是没有请求同行,想要放纵作乐。司马子如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被流放北方。 天保初年,文宣帝了解到季舒无罪,便追封他将作大匠一职,又升迁侍中,不久便兼任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很受恩待。乾明初年,杨愔按文宣帝的遗令,罢免了季舒仆射一职,正逢母丧便解除所有职位。复用后,授职光禄勋,兼任中兵尚书,出任为齐州刺史,由于派人南渡与他国进行通商贸易,加之贿赂官员一事,受到这两件事的牵连,被御史揭发罪状,恰逢被赦免而未加追究。武成在藩镇任上时,曾患病,文宣下令季舒帮助治病,季舒竭尽了心力。大宁初年,追还季舒回朝,招之于宫中慰勉,多次升迁,担任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一职。营建昭阳殿时,皇上下令季舒监造,因办事方式不符合标准被胡长仁私下检举,于是季舒外调兖州刺史,因在吏部赌博一事,遭到责罚并罢免了职位,加上到广宁王家里(贿赂),决定鞭打数十下。等到武成帝死后,朝廷不准季舒参与吊唁哭丧官员的行列中。很长时间,才拜封他为胶州刺史,升迁至侍中、开、食新安,河阳副干事一职。外加左光禄大夫一职,等待文林馆(同意担任职位)的诏命,监撰《御览》,特加准进入文林馆监修《国史》,季舒生平喜爱国书文籍,晚年更是机灵心细,勤奋,他推举人才,奖赏勉励青年人写文章,当时人都一致称赞他,远近的人都赞美他。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