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以君贱之也 贱:卑微 B.比门下之客 比:和……一样,等同于 C.过其友 过:拜访 D.臣窃矫君命 矫:假托 10.以下各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孟尝君笑而受之 A.比门下之客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左右皆笑之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的一组是( ) 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②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③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④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⑤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⑥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A.①⑥⑤ 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转告孟尝君,愿到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虽然知道冯谖没什么才能,但还是收留了他。 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向他了解家里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就派人给他母亲送去衣食。 C.冯谖到薛地收债,很快就办完事,又马不停蹄,一大早赶回齐都,这让孟尝君感到十分奇怪。 D.冯谖曾主动问孟尝君,到薛地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后来,除了义, 他什么东西都没买,虽然做了一番解释,但孟尝君心里还是不快。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分) (4)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3分) (5)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3分)
答案: 9.A 10.D 11.C 12.B 13.(1)(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2)太子和宾客凡是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3)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全部找来核验契据。(4)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5)先生为我买回的‘义’,今天终于见到了。 【解析】 9.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A项,贱:轻视,看不起。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D项与例句均为代词,代“冯谖”。A结构助词“的”;B项,动词,到;C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①索要食鱼,是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以检验孟尝君,是智慧的表现。 ②这样做实则是为孟尝君扬名,是智慧的表现。③记叙事件发生的过程,不能视作表现。④“仁义” 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是他最为精明有才智的表现。⑤孟尝君赞颂其成功,从侧面表现其智谋 ⑥左右人不了解冯谖。所以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2.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B项,孟尝君是通过他人之口了解到冯谖家中情况的。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驱”为“赶车”,“之”为动词“到”,定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为”介词“给、替”,“市”为“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