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春近  王铚①  山雪银屏晓,溪梅。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作者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雪”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写“雪”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屏风(1分),清澄的溪水项一面白玉的镜子。(1分) (2)抒发了作者想从环海中隐退避世(2分),但找不到出路的矛盾苦闷之情。(1分) 解析: 判断首联的修辞手法,注意形象“山雪” 和“银屏晓”之间的关系,“溪梅”和“玉镜春”的关系,最后一联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欲”“无津”等词语所对应的内容。 此诗是借景抒怀之作。前四句写春近之景,后四句抒怀。 首联展示一幅春日将临的画面。包裹着积雪的山峦,起伏绵延,像一道银色屏风。妙在一“晓”字,不只使人感受到银装素裹的洁白,还强烈感受到那晨曦透射下晶莹的闪光。静踞的山峦,眠伏的积雪,顿时都带上活气。山雪,自然还显示着严冬的余威,然而就在这冰环雪绕的环境中,那涧谷中溪边的寒梅,已经迎寒张开笑脸,对水弄姿,报告着春天的消息,这就把春近之意写足了。这句妙在一“春”字,不必细描寒梅的情景而其花满枝头的倩影自在人们想像之中。以“银屏”状积雪的山峦,以“玉镜”状清澄的溪水,笔墨都算不得上洒脱,甚至不免有板滞之感,然而有了“晓”字,“春”字,便一似血通脉畅,死者都随着转活。“溪梅玉镜春”已经包涵了“东风露消息”之意,次联首句偏再一语道破,并非画蛇添足,它是为了带出下句:“万物有精神”。这后一句,使诗境陡然得到展拓和升华。抉发出春给万物带来的那种生机蓬勃的内质。   索莫,是枯寂无生气的样子。龙钟,是步履维艰的老态。贫穷落拓,而又老境将临,心情自然是抑郁的。作者在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得到常贩荐举,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在腐败的政局中,他有卖难伸,自不免潦倒落寞之感。也许是春是的生机太刺激了诗人的索莫身世之感吧,强烈的对照,酿出了浓郁的气氛。 前一句暗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语意,虽说是显示出他的从宦海中引退避世的人生态度,但那持道不移、守志不阿的精神仍然激扬其中。不过风横浪险,恶波无涯,还没有找到安全的渡口,前途还是渺茫难料的。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