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962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从一种水母身上分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1992年后,马丁、沙尔菲等人成功实现GFP基因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下图是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培育过程: (1)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培育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PCR技术获得目的基因的大量拷贝。PER反应体系中,起模板作用的是______,模板首端或末端和引物的结合是遵循_________原则,然后在耐热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复制。耐热DNA聚合酶能经受95℃高温,与高等动物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相比:PCR反应体系不需要______酶的参与。 (3)图④过程称作______。 答案:(1)C   (2)目的基因;碱基互补配对;DNA解旋   (3)胚胎移植 解析: 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1)根据题意,表达出的蛋白质带有绿色荧光,所以能根据荧光追踪蛋白质的出现位置。 (2)PCR的目的就是增殖目的基因,所以模板就是目的基因,模板与引物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在一起,PCR过程与DNA复制相比,不需要DNA解旋酶的参与,而用加热使氢键断开。 (3)图中④过程称作胚胎移植。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