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禾 熟 宋 •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24. 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 (2分) 25.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案:【答案】 24.丰收(2分) 25.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而自己也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同时,诗人借这种看似悠闲淡然的场景,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或官场的不满。(4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百里西风禾黍香”,放眼望去,百里农田尽收眼底。西风吹拂下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香气袭人。 “鸣泉落窦谷登场”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丰收秋景。(意思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要想理解三四句的“用意”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也就是注释中提到的“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老牛刚释了重负,如今横卧坡头啮咬青草,何其悠闲自在。对比作者经历,就会发现,作者是在借物抒怀,老牛有耕耘之债,自己有官场劳顿,“老牛粗了耕耘债”,自己也想卸却重负,诗人借这种看似悠闲淡然的场景,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官场的不满。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