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某校高二(1)班同学商定开展以“关注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1)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使用在给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 理论探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哲学依据有哪些?(至少两条) (2)一网友在新浪网载文指出,低碳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就是:节,顾名思义,即节能,如何节能?通过提高效率来节能;减,即减少排放;替,即替代能源;吸,即通过植树造林来达到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要实现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节、减、替、吸”上下功夫。 建言献策:结合材料,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发展低碳经济提3条以上建议并简述理由。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导致气候问题威胁人类生存,所以提出“低碳经济”。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前经济发展和生活中过度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气候问题,使得人们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必要性。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提出“低碳经济”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每层意思3分,答出上述任意两层意思,得6分。) (2)①采用经济手段,如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财政支持或货币支持影响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利益,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②采用法律手段,如采用立法或司法活动,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行为规范或犯罪行为的打击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③采用行政手段,如采用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6分。必须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仅罗列宏观调控的手段最高得分不超过3分) 说明:主观题评分踩意不踩点,不要死靠本参考答案,只要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记分,直至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