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是农奴。农奴每周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份地,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农奴的生活贫困不堪。 ——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解放”法令还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了加强对改革后农民的控制,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地主有权否决村社的任何决议,有权要求撤换村社公职人员,甚至把农民开除出村社。此外还特设了一个由地方贵族产生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一切关系,以保障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农村中的富农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861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2)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有何重大影响?
答案:(1)农民的身份地位由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变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在农村经济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村社”取代了原来农奴主对农民的管理。 (2)为俄国的工业化创造了劳动力、市场、资金等条件;为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材料,来分析归纳俄国农村的社会变化,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要从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诸多要素方面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