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3.“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通常由熟人、半熟人组成,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分享文章、音乐。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生厌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从最初的好奇,到其后的信赖,再到现在的欲罢不能,这就是“朋友圈”现象。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朋友圈”现象?请你谈谈对它的认识,不超过150字。(5分) 答案:示例1:“朋友圈”是一个开放的圈。它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现代科技让人们沟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但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示例2:“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新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工具,终究只能是工具。对“朋友圈”这样的交际舞台,如果你无法拒绝,无法屏蔽,也无法选择离开,最现实的办法,是淡看这个虚拟的圈子,在纷纭芜杂的信息面前,永远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 示例:3:“朋友圈”是一个网络熟人社会,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人际间的支持,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但和其他网络社交工具一样,“朋友圈”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特点,各种资讯被切割成细小的片断,让完整的表达、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实现。不拒绝,不依赖,这或许是对待“朋友圈”应有的态度。 示例4:“朋友圈”只是一种网上交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每个人都需要社会支持系统来释放压力,这个系统更重要的是亲人、朋友、同事和爱人等生活中与自己亲密的人,而不是“朋友圈”中虚拟的朋友。不拒绝,不依赖,这也许是对待“朋友圈”应有的态度。(批改建议:扣准“理性”,力求全面辩证,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点评类题目。这类题目要求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理清楚材料的脉络:叙述了什么事件;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怎么样;本质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然后抓住主体,选好角度发表观点。本题要求对“朋友圈”现象谈看法,答案不唯一,可以从“朋友圈”现象好的一方面来谈如何加以有效利用,提高个人素质、加深友情和亲情;也可以从“朋友圈”现象不好的一方面来谈如何抵制一些不良消息的传播,提高分辨能力等等;还可以兼顾两方面,谈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等。注意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并阐明理由,自圆其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