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据测算,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均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而第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这意味着超过30亿元的内需驱动力,将极大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特别是农村消费乏力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 (2)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的关系。 答案:(1)①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带动投资增长;(2分) ②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引人注目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 ③有利于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需求,提振内需,拉动经济发展。(2分) (注:如果从“城镇化推动资源化配置”角度分析,可酌情给分) (2)①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分) ②矛盾双方是对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2分) ③矛盾双方是统一的。新农村建设能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城镇化建设可以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3分) 解析: 略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