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略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重庆市某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1黑龙江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考试
2014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2011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考试
2015辽宁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2015辽宁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贵州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2012湖北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考试
2016四川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最近更新
郡县治,天下安。而治郡县,制度以外,人是关键。中共中央组织部强调将“一把手”培训设定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点工程,2009年
(4分) 现有①氧气 ②自来水 ③铁粉 ④二氧化碳 ⑤氯酸钾 ⑥氮气 ⑦澄清的石灰水 ⑧空气 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
在一定温度下有分解反应A(s)=B(s)+C(g)+4D(g).若测得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氢气的10倍
The boys were ready foran exciting week on the sea, but
如图,直线y=kx与双曲线y=(x>0)交于点A(1,a),则k=______.
已知:|a﹣2|与|b﹣3|互为相反数,求3a+2b的值.
(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10)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的是()A.乙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08山东威海)小明同学利用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做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功率的实验。
一般烫发常用两种药水先后加在头发上使头发变成波浪状,第一种药水是碱性物质,第二种是酸性物质。为了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对发
(5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那么这个多边形是()A. 五边形 B. 六边形 C. 七边形 D. 八边形
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是 ( ) A.《史记》 B.《论语》 C.《资治通鉴》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应是A.2,6—二甲基萘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体,物体A以v1=6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的正
(08启东市一调)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29.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
1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