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一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   ②对气温:       ;   ③对降水:       ;   ④对地下水:       。   (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4)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②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③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④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5)ABD   本题以城市发展变化和城市人口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了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第(1)、(2)题,对比两图中信息再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即可解答。第(3)题,从图1知G城1950年就已是特大城市,而图2中的②线从1950年才开始快速发展,不符合G城的状况。从图2中的①线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 来,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第(4)题,城市化能推动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第(5)题,城市化过程中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这部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沟通,缩小了城乡差别。  
地理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