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近期,关于增减中学课本中古诗词的讨论很热烈。  甲  ,其实质上是讨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化与弱化的问题。①背诵古诗词,记下来的是诗词,内化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享受的是艺术之美。②因此,让青少年们多背一些古诗词是有益的。③这对一个人思想情操的养成、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学兴趣的培养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④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觉得小时候背诵古诗词经历对自己的成长很受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们记忆效果好,适于背诵较多的古诗词。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瑰宝,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精华所在。所以说,背下的是诗词,  乙  。 20.材料中面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21.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jLI_I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 6个字。 答案:20.(1)④①③②(答对两处给1分,三处给2分,全部答对3分) 21.甲:讨论中学课本中古诗词增减的问题(1分)乙: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1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出题者也经常利用这点设置问题,考查我们。解答此类题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本题主要讨论古诗词教育的好处。首先接④调查结果人们铺面认同背诵古诗词,后接①,说明背诵古诗词的好处,又③中有代词“这”和①联系紧密,②中有“因此”的关联词语总结收束。所以顺序应为④①③②。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试题分析:本题还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要根据上下文推测空白处的填写。甲处,可根据第一句和第二句填出。乙处可根据倒数第二句填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