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已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m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01NAB.0.1mol金属钠在过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化合物中离子总数为0.15NAC. 在0.2L0.5mol/LAlCl3溶液中Al3+数目是Cl-数目的1/3D. 5.6g铁粉在2.24L(标准状态)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答案:B解析:略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高一后半期5月月考化学在线测验完整版(2019-2020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铁路自立中学)
2019-2020年高二上半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完整版(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册期中考试化学题带参考答案
北京清华附中高二化学2020年上半期月考测验完整试卷
高三化学(2019年下半期)免费检测试卷
抚州市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一上半期化学月考测验网上考试练习
2018-2019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化学免费试卷(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一中)
高一化学下册单元测试摸底考试题
2019届高三前半期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考题(湖南省岳阳市)
最近更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化学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H的名称:;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多
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中的一段:“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
在可逆反应:2A(g)+3B(g) xC(g)+D(g)中,已知:起始浓度A为5 mol/L,B为3 mol/L,2 m
如图,等腰梯形ABCD的底边AD在x轴上,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已知点B(4,2),D(-1,0),且一次函数y=kx-
(10分)工业碳酸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盐和工艺等的原因,常会含有Na2SO4 、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现有工业碳
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来防止松毛虫的方法属于() A.物理防治 B.化学防治 C.自然防治 D.生物防治
有一天然透明晶体A是高熔点,高硬度的物质,A在纯氧中不能燃烧,但在高温时既能和石灰石,又能和纯碱反应都放出气体B,A虽不
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 A. Mg变为MgO时化合价升高,因此,Mg在该反应中被氧化 B. 非金属
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关于函数,给出以下命题: ①的解集是;②是极小值,是极大值; ③没有最小值,也没有最大值;④有最大值,没有最小值. 其中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________N。A对地面的压力为
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测速仪发出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如图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A、2010年8月8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泥石流灾难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 ) A.阶梯内部 B.两阶梯交界处 C.南方低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
17.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eV,用波长为2.5×10-7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光
从句子的前后照应,句式的整齐美观角度考虑,较理想的一句是( ) A.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与数列满足 () (1)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 (2)若,且数列的前3项和,求的通项, (3)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