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 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 选自陈寿《三国志》 )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封成武侯,假节 假:给予 B.曹公必重德将军 德:品德 C.济以穷来,主人无礼 穷:困厄,走投无路 D.长享福祚,垂之后嗣 垂:流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 然后称兵以向江汉 B.袁术之在南阳也 此万全之策也 C.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 表许之而不至 D.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 知嵩无他意,乃止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刘表“儒雅”的一组是( )(3分) ①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 ②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 观天下变。 ③少知名,号八俊。 ④众闻之喜,遂服从。 ⑤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 ⑥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表在做荆州刺史时,趁山东兵起,带兵驻守襄阳,并击败袁孙联军。 B.天子定都许都,刘表暗中与袁绍勾结。治中邓羲进谏刘表,但刘表不听,邓羲辞官离他而去,一直到刘表死也不愿再在他手下做官。 C.太祖与袁绍对峙官渡,刘表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韩嵩和刘先认为,由于刘表实力不济,为了长享福祚,垂之后嗣,不如投降太祖曹操。 D.刘表的部属韩嵩从曹操那里回来,极力陈说曹操如何有威德,不如拿整个荆州归附曹操。刘表怀疑韩嵩反过来替曹操游说,要杀掉韩嵩。后来把韩嵩随从人员拷打至死也没得到韩嵩私通曹操的口供,知道韩嵩无他意,才停止。 9.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4分) 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 ②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
答案:5.B(感激) 6.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A.介词,凭借;连词,表示目的关系,来。B.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D.副词,于是;副词,才。) 7.C(②表现其狡诈 ⑤是他的行为 ⑥表现其多疑忌) 8.C(韩嵩和刘先认为归顺曹操的原因不是由于刘表的实力不济。) 9.(1) 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 (每错3处扣1分) (2)①他派人去集合收编张济的军队,张济的将士们听到刘表这样说都很高兴,于是便都归附了刘表。 (“纳”接纳、收编,1分;“遂服从”省略句1分;句子大意1分) ②刘表拿不定主意,便派韩嵩到太祖曹操那里观察虚实。 (“狐疑”犹豫不决、怀疑、像狐狸一样猜疑,1分;“诣”到……去,1分;句子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