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们。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18世纪以来,法国人民又是如何“试种”英国“椰子”的? (3)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上述评述是否可信?为什么? 答案:(1)特点:以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实现代议制民主(或答与封建势力妥协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法治方式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2)理解: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试种”: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并于1875年颁布宪法。 (3)①判断:不可信。理由:文学家、思想家的作品和言论往往带有主观臆断性,根据自己的好恶褒贬时政,存在一些与事实相悖之处。 ②判断:可信。理由:君主立宪制建立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最终建立起法治社会;随着英国代议制的逐步完善,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不断完善。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