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物理
题目
如图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A物体的绳的张力为FT, B对地的压力为FN, 则FT、FN的数值可能是( ) A.7 N、0 N B.4 N、2 N C.0 N、6 N D.2 N、6 N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意,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吊A物体的绳子张力为:,此时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则C选项正确;当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则吊A物体的绳子张力为:,此时B物体对地面压力为:,故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条件.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物理 试题推荐
物理 试卷推荐
巴中市高一物理下册期中考试模拟考试训练
成都市试卷完整版
泰州市2019年高一物理上半年期末考试网上在线做题
宁夏2019年高三物理上册月考测验免费试卷
吉林市2019年高一下册物理期末考试附答案与解析
宜昌市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二期末学业质量检测物理题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年高一第二次月考物理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
2019-2020年高二上册期中考试物理专题训练(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
剑川县第一中学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在线测验完整版
最近更新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是: A 玻璃包装用物的回收利用 B 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 C 以自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
下表数据表明:与1938年相比,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增长指数最高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Invited by China’s First Lady Peng Liyuan,US First Lady Mich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12分)①杜小康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替代) ②偭规矩而改错(违背)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字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A.将(jiānɡ) 将军 将来 将领 将计就计
设O点为坐标原点,曲线x2+y2+2x-6y+1=0上有两点P,Q,满足关于直线x+my+4=0对称,又满足·=0.(1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音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没处错误
(7m-8n)-2( m-4n+5)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于外地车辆在抓拍区域乱停乱放,交警部门也在考虑采取措施及时提醒,
A、B、C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在B的正东6千米处,C在B正北偏西30°,相距4千米,P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处发现敌炮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是 ( ,
把稀释的墨汁滴入水中后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则布朗运动 A.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就是固体分子的无则运动 C.反映
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医院救治病人急需一批生理盐水,制药厂积极支援,用含有少量碳酸钠的氯化钠为原料生产纯净的氯化钠,再用其配制生理盐水。某化学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主观能动性 D.可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