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划线的词语:①徙衽以从阴(          )     ②及至暮(          )2.翻译: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答案:1.①徙:移动、搬动      ②及:等到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能只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是”“巧”“拙”的理解。3.不设统一说法,只要表述出正确观点即可。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