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某一特定的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 答案:限制性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    3/4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解析: (1) 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这样在目的基因和质粒上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黏合。 (2) 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该杂合子表现有抗除草剂特性,表明抗除草剂特性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携带显性基因的几率是3/4。 (3)经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配子,花粉几乎不携带细胞质基因,只携带细胞核基因,为了防止基因扩散,在转基因操作中,一般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DNA中),目的基因就不会通过花粉传递到下一代中并显现出来。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