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甲是 a 、 b 、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 1 ℃ 时, a 、 b 、 c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是 ______ 。 (2)t 1 ℃ 时, 50g 水中溶解 ______g 的 c 使溶液恰好饱和。 (3) 在不改变温度情况下,若要将 a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4)t 2 ℃ 时, a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 (列计算式即可)。 (5) 如乙图所示, t 1 ℃ 时,把试管放入盛有 c 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 5mL 稀盐酸,可观察到 ______ 。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 答案: (1)b > a = c (2)10 (3) 增加溶剂 (4) 解:由图可知, t 2 ℃ 时, a 的溶解度为 50g ,则 t 2 ℃ 时, a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 33.3 % 答: t 2 ℃ 时, a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 % 。 (5) 溶液底部有晶体结晶析出 Mg + 2HCl = MgCl 2 + H 2 ↑ 【解析】 (1) 由图可知, t 1 ℃ 时, a 、 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 t 1 ℃ 时, a 、 c 的溶解度的关系为 a=c ,同时观察到 t 1 ℃ 时, b 的溶解度曲线高于 a 、 c 的溶解度曲线,则此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 b > a=c ,故填 b>a=c 。 (2) 由图可知, t 1 ℃ 时, a 的溶解度为 20g ,则 t 1 ℃ 时, 50g 水中溶解 10g 的 c 使溶液恰好饱和,故填 10 。 (3) 在不改变温度情况下,若要将 a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剂。 (4) 见答案 (5) 由图可知, 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c 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 c 的溶解度减小,观察到溶液底部有晶体结晶析出,故填溶液底部有晶体结晶析出;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Mg+2HCl=MgCl 2 +H 2 ↑ 。
化学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