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摘编自《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唐朝中央政府中枢即三省的职权分配是中书省掌决策权,门下省掌审议权,尚书省掌执行权。……唐朝三省构成的权力中枢之间的运作是制度化、法律化的。国家机构运转有序为唐朝前期的政治清明提供了制度保障。 ——摘编自付刚、贺春健《刍议唐朝中央政府的分权制衡》 材料三:(明朝)洪武皇帝在废相之后,繁重的政务与冗长的奏折已使老皇帝不堪重负,于是……十五年又仿宋制设立所谓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到了明成祖时,殿阁臣僚入值文渊阁,可以参与机要大事,但“不置臣僚,不得专制诸司”,而“批达则自御笔”。 ——摘编自《论明朝的内阁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帝国体制”在政治上的主要构成和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中央政府中枢机构的特点和主要作用。(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内阁在职权方面有何变化,并说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1)构成: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官僚是维护皇权的工具(或为皇权服务) (2)特点:三省职责分工明确,但又相互制衡。主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为唐代政治清明提供了制度保障。 (3)变化:由以备皇帝顾问到参与国家行政事务。原因:皇帝的政务繁重;为保证国家政治事务的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