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C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2019-2020年高二上半年期中生物试卷(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
甘肃、青海、宁夏2019年高三生物上半期期末考试在线免费考试
全国高三生物开学考试(2020年前半期)免费试卷完整版
四川高二生物月考测验(2019年上半期)网上在线做题
2019-2020年高二3月拉练2生物考试完整版(山西省忻州市一中)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免费试卷完整版(黑龙江省顶级名校)
2019-2020年高二上册期末生物题免费试卷(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二中)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高级中学2020-2021年高一上半年第三次月考生物无纸试卷完整版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年高二上期期中联考生物题带答案和解析
2020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免费试卷完整版
最近更新
已知|a|=6,e为单位向量,它们之间的夹角为45°,则a在e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___.
Mr Reed made up his mind to devote all he had to________ som
(2019·江苏中考模拟)每到四月,许多地方杨絮、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人们不堪其忧,据测定,杨絮纤维的直径约为0.00
初速度为2.2×105m/s的a 粒子逆着电场线的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中,观察到射入深度为0.2m。已知a 粒子的质量为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福岛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下列图标警示的是放射性物品的是
读北半球某地区热力环流产生的气压场分布图,图中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高面,完成各题。图中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证明: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大于个位数字,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位置,则原来的数与新得到的数的差必能被9整除.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液可用来培养甲型H1N1流感病毒 B.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
《马关条约》内容中,最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
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的稳定化合物是( ) A.3和17 B.1和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 )
作文(30分)听松泉,可以怡情;听琴瑟,可以知音;听呼声,可以知民意;听良言,可以见真心……领略生活,不光要有一双敏锐的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秦王必说见臣。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3)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9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下列有关92U的说法正确的是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
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A.由负变正 B.由正变负 C.不变,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
What did Mr.Smith do before he came to China?—H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