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三、课内语段阅读(共12分,每题3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2、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泽下注 ②东犬西吠 ③乳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 ⑥使不上漏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 13、下列各句中的“胜”与“亦遂增胜”的“胜” 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泰山览胜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4、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妪每谓余曰 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执此以朝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15、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借书满架 或凭几学书 C.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第Ⅱ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大题,共105分。 2.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 四、(9分) 16.翻译下列语句: 1.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12. B【①②④⑥名作状∕③⑤名作动】 13. A 14. C 【A:每次∕常常;B:才∕起初;C: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D:环顾∕只是】 15. A 【A:等到;B:书籍∕写字;C:经过∕看望:D:后来,接着∕已经】 四.16.( 1 )人之常情,没有不热爱生命,厌恶死亡,顾念父母妻子儿女,至于被义理所激发的人就不这样了,是因为他们有不得已的地方。 (2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尤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还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 3 )屈原被放逐,在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