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泰山上作① 金·元好问 江山残照,藩落舒清眺。润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①蒙古灭金之后,元好问感慨故国沦亡,不愿为官,曾暂居山东冠县,应友人邀请游览泰山,填了这首词.②醯(xī)鸡:《庄子>中的典故.蜡瓮中的一种小虫子,平时在瓮中不见天日,揭去盖子。才能见到天日. (1)从上阕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泰山壮伟气势的? (2)从全词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作者从视觉转入听觉形象的描写(或侧面描写得1分),写了夕阳余晖下山河的辽远景象,四周景物历历在目,说明泰山之高。写了涧谷间的山风吹来,大小沟壑发出的声音,写了风人松林,:志起的阵阵悲壮的呼啸声。说明泰山气势之大。 2、对国土沦丧的感伤,以“残”以“悲”示之;作者以“井蛙”“醯鸡”自比,喻指人要走出狭小的环境才能看到博大;作者当时避难异乡,实是以旷达掩其苦闷,作者的心情可从“悲”“残”“醉”得知,是悲伤的,惨淡的,旷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