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答案:1.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2.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3.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解析:略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