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物理
题目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它们的空间点阵不同,已知碳的摩尔质量M=12.0 g/mol,石墨的密度为ρ=2.25 g/cm3,金刚石的密度ρ2=3.52 g/cm3,试求石墨和金刚石中相邻原子间的平均距离各多大? 答案:D1=2.57×10-10 m D2=2.21×10-10 m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物理 试题推荐
物理 试卷推荐
如皋中学高一物理下册月考试卷题带答案和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物理免费试卷完整版
深圳市2019年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在线答题
云南2018年高一上册物理期末考试网上在线做题
海林市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摸底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一上册第二次模块考试物理题带答案和解析(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渭南市网络考试试卷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年高一开学考试物理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2018年至2019年高一上期10月份模块检测物理考试完整版(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2019-2020年高一开学考试物理考题同步训练(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
最近更新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下列“世界之最”与所处大洲搭配错误的是( ) A.最长山脉﹣﹣北美洲 B.最大盆地﹣﹣非洲 C.最大平原﹣
下边是新华社记者罗京生2月28日发自北京的一篇关于围棋国手刘小光战胜俞斌九段获得向上届围棋天元常昊挑战资格的新闻报道,读
乘着时光隧道,当你回到希腊的伯利克里时代,你所看不到的情景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冈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
已知下列两个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C2H2(g)+H2(g)C2H4(g)……①, 2CH4(g) C2H4(g)+2H
下列关于一战前两次巴尔干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B.都有保
下列旅游路线中具有观海岸地貌、文化旅游、沙漠探路等旅游内容的是( ) A.成渝线—成昆线 B.京哈线—京广线 C.沪杭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测量金属线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如图9所示,则该金属线的直径为d= m
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
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CO2
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质弹簧相连,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
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
下图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中的价格走势。对该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商品很可能处于卖方市场
如图,在三棱锥中,是等边三角形,∠PAC=∠PBC=90 º(Ⅰ)证明:AB⊥PC(Ⅱ)若,且平面⊥平面, 求
如图所示,A、B为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a、O、b在点电荷A、B的连线上,c、O、d在连线的中垂线上Oa=Ob=Oc=O
现有如下材料,它们中与斐林试剂作用呈砖红色,与苏丹Ш试剂作用呈橘黄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的实验材料分别为( )
交通拥堵问题是人们时下关心的社会热点,2010年 12月23日北京治堵新政正式颁布。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单双号限行、三
如图,在等边△ABC中,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 ) ①小农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