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一个经济重心向东、向南转移的趋势。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也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自隋大运河开凿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 材料一:唐文宗曾下诏:“南海蕃舶本以慕华而来,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税率。”                            ——董浩《全唐文》卷七五《病后德音》 回答:材料一体现了唐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它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民国初年,长三角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材料二:《民国初年沪杭宁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依据上图,说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的行业是什么?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行业?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 材料四:                 浦东开发开放前——“宁要浦西一 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答案:(1)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2分)促进了扬州经济的发展。(2分) (2)纺织业和面粉业。(2分)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同时由于战争的需求,给中国的粮棉商品出口提供了机会;江浙一带纺织和粮食加工的原料资源  丰富。(4分,答出其中两即m可) (3)地理优势,近海和交通便利;经济条件优越,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全国的金融中心;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经济腹地;政策优势,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人才资源优势,是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长期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允许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略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