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5月3日下午,成都女司机遭男司机暴打视屏在网上疯传,舆论对打人的男司机的暴行一边倒地谴责,男司机道歉并被刑拘。其后,女司机卢某被打前连续变道且碾轧实线的视频曝光,舆论反转,女司机也因交通违章遭扣3分、罚款100元的处罚。到了“第三季”,女司机及其家属在公开言论中疑似骄横塞责,引发部分网友不忿,“人肉搜索”启动,女司机卢某开房80余次的记录被扒出,引来网上唏嘘一片,事件有些失控。5月11日女司机卢发布《致歉信》,这位已成“千夫所指”的女司机对其行车中的鲁莽和不理智行为诚恳道歉,并称“错就是错”,自愿受罚。事件经过近十天的发酵,终告一段落,但留下许多值得每个人警醒和思考的问题。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行车文明不是靠打出来的 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并不复杂,前车违规,后车施暴,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都能找到相应的处理规则,但是,舆论圈中有些人却对那位打人的男司机高度赞扬,上海一位媒体的评论员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将其称为“侠士”,他的理由是,文明是学出来的,更是打出来的。 如果我们身处蒙昧时代,听到“文明是打出来的”这样的观点,也许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今天的世界早已摆脱了蒙昧,尚武也不再是文明的象征。即以发生在成都的这起个案来说,那位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似乎是因为受了很大的委屈而积聚了很多愤怒的情绪,从而显得情有可原,但是其实,他只是因为面对一个女子才生出了打人的勇气,假如他面对的是一个比他更孔武有力的人,他受了再大的委屈也只能咽回去。打人者依据的只是这种恃强凌弱的规则,这种行为哪里能够达到文明的效果? 支持男司机施暴的最强劲理由,就是认为那个女司机的严重违章行为,有可能导致自己陷入车毁人亡的后果。这也许不是危言耸听,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车祸是因为前车的违章殃及后车。但是,先不说在这起事件中,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发生,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司机在开车上路的时候,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安全,都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诸如他人违章之类的各种意外因素,设计好避让原则来降低这种危险的发生。 当然,这未免有点要求一些严格遵守交规的司机向其他可能存在不文明行为的司机迁就,使他们不得不降低了行车效率,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将人的生命交给了机械,这本身就蕴含了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应该奉行谦抑原则,宁愿慢一点也不与旁人抢道,那就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 中国的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成都这个个案中,视频显示那位女司机一再“别车”,所以搞得男司机大光其火。但是,他那种针锋相对的行为本身是在加剧危险性,如果他见到女司机如此胡来,远远地避开,就不可能发生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将导致车毁人亡的惨剧。当然,这样做的一个后果可能是那位违章女司机更不自觉,但我们应该相信,她可以一时得逞,不可能永远得逞,我们现在毕竟不是生活在丛林社会,只要她的违章行为是存在的,政府管理部门终将对其进行制裁。 打人不是文明,文明更不可能依靠打人来达成,行车的文明更不是靠打出来的。如果打人能解决问题,汽车的发动机就可以交给拳头,高速公路也只能由蛮汉霸占了,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便是文明的荡然无存。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利益冲突,蒙昧时期的人们依靠打架来解决这种冲突,尚武一度成为人类的最高目标,但即使是在那个时代,对一个哪怕是有过错的女性老拳相向,也会被侠士们嗤之以鼻,在今天更不应该获得媒体的叫好。得理让三分是现代的文明人应该有的品格,这不仅可以减少冲突,而且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一个自称懂得了文明的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解析】 试题分析:读过材料可从以下角度思考:1.该事件当事人的行为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当下社会上弥散着一股暴戾之气,信奉以暴制暴的心态,你觉得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是什么?3.有人说得女司机卢某道歉是人肉搜索的功劳,有人则不以为然,说看到的是人肉搜索的恐惧。你是如何看待的?4.在碎片化时代,如何避免被反转新闻打脸?[参考立意]自觉遵守法律、提高公共意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少些争斗,多些谦让、责任与权利、规则意识、学会换位思考、知错即改,善莫大焉、观照自我内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做一个文明的围观者、碎片化时代,如何探求真相、给我一双慧眼。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它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如本题读过材料可从以下角度思考:1.该事件当事人的行为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当下社会上弥散着一股暴戾之气,信奉以暴制暴的心态,你觉得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是什么?3.有人说得女司机卢某道歉是人肉搜索的功劳,有人则不以为然,说看到的是人肉搜索的恐惧。你是如何看待的?4.在碎片化时代,如何避免被反转新闻打脸?据此立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