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小题。(共7分) 终南山                  终南望余雪 王维                        祖咏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接海隅。       终南阴岭②秀,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积雪浮云端。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林表③明霁色,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太乙: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天都:帝王的都城,指长安。 ②阴岭:山北曰阴。背向太阳的山岭。 ③林表:林梢。 1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终南山》的作者立足“中峰”,用阳光的浓或淡和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百态。 B. 《终南望余雪》的作者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看到落日的余晖把树林的顶端照得闪烁发光。 C. 两首诗都写了雪后初晴时终南山的山势之高和林壑秀美,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D. 两首诗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王诗意境清新,有声有色;祖诗则意境清幽,朴实俏丽。 12.王维、祖咏两位诗人笔下的终南山共同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是怎样表现这一特点的?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案:11.C 12. 共同特点:高。(或被白云缭绕)(1分) 结合诗句赏析:(4分) 王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解说:这两句诗写诗人身在终南山中,向前走,白云分向两边,回头看,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走出云海,前面是蒙蒙青雾,走进雾中,雾却看不见也摸不着了。(1分)诗人用身在云雾中的感受突出了终南山山势至高,直插云雾之中。(1分) 或: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解说:这两句诗写诗人站在终南山的中峰之上,仰观天穹,中峰正处在天际南北分野之处;俯瞰众多山壑,或晴光朗照,或阴影笼盖,无不呈现自己独有的风姿。(1分)用俯瞰所见东西之广,南北之阔,突出了终南山的高峻磅礴。(1分) 祖诗:积雪浮云端 解说:这句诗写终南山的阴岭积雪未化,好像飘在云上,给人以“浮”的感觉。(1分)。用山顶的积雪浮出云层来表现终南山山岭之高。(1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终南望余雪》没有表达“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的情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这两首诗都突出了终南山之高的特点,并且都运用了衬托的方法来描写其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