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A B C D E 来源 猪血 马肝 蛙表皮 棉花 霉菌 水溶性 + — 十 — + 灰分 + — + — — 染 色 反 应 甲基绿溶液 — — + — — 斐林试剂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双缩脉试剂 + — + — + 碘液 — — — — — 注:+: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B、 ;C、 ;D、 ;E、
答案:A、血红蛋白; B、脂肪; C、染色质(体); D、纤维素(半纤维素); E、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解析: 考查考生对细胞分子组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推理与归纳以及读表获取信息等能力。 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物质为蛋白质,由于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因此A为血红蛋白;B无灰分,说明只有C、H、0三种元素,由于能与苏丹Ⅲ溶液发生颜色反应,因此该物质为脂肪;C既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又能与甲基绿溶液发生颜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和DNA,该结构为染色体;D没有灰分,则只含有C、H、0三种元素,不能与苏丹Ⅲ溶液发生颜色反应,则不是脂肪,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则不是淀粉,又不溶于水,则为大分子物质,因此可以推断为纤维素或半纤维素;E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为蛋白质,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分解产生了还原性糖,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E为纤维素酶或半纤维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