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21分) 臼声 马金章 山根当选了村主任,一帮乡干部来给他庆贺。吃过喝过,乡书记醉歪歪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山根,你第一把火咋烧?山根说:建庙。 书记先一愣,然后哈哈笑起来。 山根说:真的,建庙。 书记认为山根开玩笑,说:好,你建,你建。 书记一帮人走后,山根叫来各村民组长。组长们看着狼藉的杯盏碗碟和一堆白酒、啤酒瓶子,心疼得个个木着脸。 山根说 :乡干部是来给我庆贺的,这招待费,我掏。 木着脸的村民组长知山根看透了他们的心思,不好意思地说:公客,咋能让你掏。 我掏。山根点支烟,狠吸一口:我接这村主任,账上没一分钱不说,却有五万元的债窟窿,这债窟窿,都是招待上级客人戳的。 组长们听了,像杨白劳恨黄世仁一样一个比一个激愤起来。山根压压手。他见大家静下来,继续说,乡上、县上干部,在别村吃得喝得,在咱村,不能不吃不喝……这几天夜里,我老梦见姜三娘,她坐在石臼前,一下一下舂米。我琢磨,给姜三娘建座庙吧。 听了村主任的话,组长们都想起姜三娘的故事,说:“该,该给姜三娘建座庙哩。” 有个年轻人说不能叫庙,叫纪念亭。 对,纪念亭。 说建就建,几天后,在村头两搂粗的大槐树旁,一座青砖绿瓦、飞檐挑脊的小亭立了起来。 这之后,乡里县里再来干部,山根就将他们安顿在姜三娘纪念亭旁的村食堂。他递过菜谱说:点,点,咱村有爱戴干部的传统。早年间,姜三娘自己不吃不喝,都让咱地下党吃。这会儿有了,不在乎这几个钱,点,点,山根这样一说,干部们就不忍心多点。 干部们离开姜村,说来也怪,眼前老晃着姜三娘一仰一合舂米的身影,听到噗噗的舂米声。 有干部说:真中邪了。 这事传到了县委机关,县委机关来人调查。来人认为这是传播封建迷信,责令拆除这庙。 村人反驳:这不是庙,是纪念亭。供奉的不是神,是人。来人硬要拆,村人就站成人墙,不准他们近前。事情反映到县委书记那里,县委书记亲自来到姜村。 山根看惊动了县委书记,谦恭地领书记来到纪念亭。两搂粗、浓阴足有半亩地大的国槐树下,卧一尊闪着幽幽蓝光的石臼,不远,就是那小亭。 山根说,书记,我当村主任后,一看村里欠的那厚厚一沓招待费条子,老梦到姜三娘———三娘魂灵不散呢。 书记心一惊,瞟山根一眼:这村主任,啥素质。自己身为书记,责任重啊。 山根不看书记的脸色,只顾讲他的故事: 那年月,一名身受重伤的地下党员,在堡垒户姜三娘家养伤。卧床的伤员顿顿都吃上香喷喷的小米饭。每天,窗外姜三娘噗噗的舂米声,声声传到伤员的耳里,看着三娘花白的头发、微驼的脊背、瘦小的身子,伤员想,自己哪天才能帮三娘舂米呢?伤员的身体渐渐好起来,那天,他强撑着到臼前一看,三娘春的竟是米糠。再到厨房一看,篮里有几个糠团。他明白了:三娘每天杵臼,是用舂声告诉他家中不缺粮啊……后来,再有伤员,都住姜三娘家。村里谁家舂谷,约定似的,都来国槐树旁的姜三娘家舂。用噗噗的舂米声告诉伤员房东的殷实富足。 书记听到这里,喉结咕咚咕咚上下滚动。书记背过脸,掏出手绢在眼上擦了擦 。 这天,书记对随从人员和村主任作了如下指示:一、拆除这个庙样的建筑物,建一座姜三娘纪念馆。款项由县财政拨付。二、抓紧征集整理与姜三娘有关的文物资料。三、保证纪念馆今年“七一”建党节前竣工。 县委书记回到县里,和有些干部一样,当夜梦见银发飘飘的姜三娘在舂米。臼声噗、噗、噗。 书记十分感叹:姜三娘英魂不散啊。 16.结合典型事例分析山根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17.本文写山根的同时,还写了一位乡书记和一位县委书记。试简要分析这两人在文中的作用。(6分) 18.标题“臼声”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9.假如你是山根,你会怎么做?你觉得山根建亭的做法可取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案:16.清廉:主动承担招待乡干部来给他庆贺招待费;(2分) 聪明:通过建纪念亭来提醒领导不忘革命传统;(2分) 正直:不看县委书记的脸色只顾讲姜三娘的故事,敢作敢为,坚持正义。(2分) 17.(1)衬托:乡书记反托出山根的清廉,县委书记正衬出山根的正直。(2分) (2)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建亭---拆庙----建一座姜三娘纪念馆。(2分) (3)揭示主旨:通过一反一正这两个人物形象更好地凸现了文章的主旨。(2分) 18.(1)姜三娘爱党为人的品质,像臼声一样深入人心。(2分) (2)是警示之声,警示了如今脱离了群众的大吃大喝腐败的共产党的干部。(2分) 19. 谈可取不可取都可以,只要价值观正确,言之成理即可。(5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此题在考查小说中人物关系。衬托,即在描写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境时,不直接描述本体,而是用与本体相类、相关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这样,两件事物或两样景物,一主一次,一个衬托另一个,如绿叶扶持红花,客体烘托主体,使得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主题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本试题考查小说题目对于主旨的揭示作用。关于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有以下几点: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此题为探究题,较为开放。注意答题的规范与条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