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孙代DNA片断之一为( ) 答案:C 解析: 考查基因突变和DNA复制。如下图: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陕西高三生物高考模拟(2019年下册)附答案与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0-2021年高三上册第一次月考生物题带答案和解析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生物考试完整版(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年高三上半年期初考试生物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
2019-2020年高三上半年理综模拟生物题免费试卷(湖北省襄阳市五中)
辽宁省锦州市二中2020-2021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生物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海南省屯昌县屯昌中学2020-2021年高三上册第三次月考生物题带参考答案
2019届高三上半年12月联考生物试卷完整版(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年高一前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九中2020-2021年高一上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带参考答案
最近更新
---How about seeing the new movie at the cinema tonight? ---
已知椭圆+=1(a>b>0)的右焦点为F(3,0),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坐标为(1,
The gestures(手势)are ______ both by the Chinese and foreigner
读某河流流域形势图(图4—17),分析判断: (1)图中A、B、C三处对应的河流地貌类型是:A ,
右图为某国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25、26题。25.影响该国农作物分布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辩证的否定作为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说明()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没有发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要实现漫画中的双赢目标,最直接的措施应当是A.提高税率 B.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C.大力发展
下图为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c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Ⅱ比Ⅰ反应速率慢的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Cl气体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是3,点、分别是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等于 .
如图表示环境因素对某株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b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CO2浓度
下列值为1的积分是() A.(2x2﹣4)dx B. sinxdx C. dx D. 2cosxdx
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小幅升值2%。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平稳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如
下列各组物质在某调节活动中既不存在协同作用,也不存在拮抗作用的一组是( ) A.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Many animals sleep a lot when young, but sleep much less whe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1)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到菱形四条边的距离都相等。
如下数表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12 3 45 6 7 8
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 A.以加强皇权为主旨 B.重要机构没有变化C.皇帝称
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