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 50年代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从无到有,众多第一出现: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制造机床,第一座跨越天险的长江大桥,第一次修建通往青藏高原的公路……     材料二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2009年2月2日 材料三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1978 3 645 1 132 57.5 67.7 2006 218 071 39 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 材料四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所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答案:(1)制定“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东北成为重工业的基地。 (2)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言之有理亦可) (3)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