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上用石墨制取金刚石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 答案: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表现在反应过程中是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是石油中本身含该物质,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其他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属化学变化。答案: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年高二前半期期末联考化学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高二化学下册单元测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长郡中学2019年高二化学下半期期末考试同步练习
泸县第四中学高一化学下册月考试卷考试完整版
高二下半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在线测验完整版(2019-2020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
2018-2019年高二前半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化学(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题带答案和解析
长沙市免费检测试卷
广西罗城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成都双流棠湖中学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卷试卷完整版
最近更新
之所以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 B.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
已知+=2(x>0,y>0),则xy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把甲、乙两段电阻线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当它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2015·安顺期末)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
有甲、乙两种氨水,甲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 3a %,乙中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a %,取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搅拌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发挥作用 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
【小题1】They had an English party last Sunday. (改为否定句) They ___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实现单分子自旋态控制。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
(2008年广东单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2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表示该营
------ When shall we meet again? ------ Make it ______day yo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
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
Why aredifferent people fond of different colors? The answer
A Korean wave is sweeping across China,with many Chinese wom
单项选择填空 —Guang’an is a beautiful city, isn’t it?—Yes. There a
在2010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提交大会并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