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生物
题目
生物技术已成为解决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器具原料消毒 ②微生物接种 ③微生物发酵 B.转基因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生物性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C.克隆羊“多莉”是与供核母羊在遗传上相同的新个体 D.制作面酱时,利用米曲霉和酵母菌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使之有甜味 答案: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2016河北八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期末考试
2016七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月考试卷
2015——2016学年七十一团中学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期中试题 试卷及答案
2016云南八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期中考试
2017江苏七年级上学期苏教版初中生物月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时训练】测试题 试卷及答案
2021人教版初中生物专题练习
2013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期末考试
2016八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月考试卷
2011河北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期中考试
最近更新
如图所示,竖直固定放置的斜面AB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的B端相切,圆弧面的半径为R,圆心O与A、D在同一水平面上,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8题。28.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
_____ she goes, there are crowds of people waiting to see he
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①CH3Cl,②CH2Cl2,③CHCl3,④CCl4,其中正
已知定义在[0,+∞)上的函数f(x)满足f(x)=2f(x+2),当x∈[0,2)时,f(x)=﹣2x2+4x.设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醋酸分子不可能存在于pH>7的碱性溶液中 B.常温下pH=2的H2SO4与pH=13的
某溶液中含有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
You shouldn’t worry about ______breakfast then.A.not haveB.n
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图________;应用大气压强的是图______;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是图____
文学常识连接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筝》——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 B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
书面表达。根据提示和要求,写一篇短文。 请你以英语课代表的身份,用口头英语通知全班学生,告诉大家下周一上午八点半全班同学
3分)将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的烧杯中组成原电池,该原电池的负极为 _______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
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回答13~14题。 1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图
意大利与德意志相比近代统一的突出特点是 A、杰出领导人对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B、由力量最强大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
At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the number of students ___ ove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 夜 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作于诗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