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有A、B、C、D四种元素,A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且第3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第2电子层的电子数少1;B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组成为BO3,其中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且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已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 (1)写出下列微粒的符号:C﹣ 、D2+ 已知①通常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②核电荷数越大,对核外电子吸引力越强,微粒半径越小.试比较以上两种离子半径的大小 (2)B元素形成常见单核离子的化学符号: ,写出BO3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3)已知: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已知A的单质比I2活泼,写出A的单质与KI反应的方程式 .
答案:【分析】(1)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A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且第3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第2电子层的电子数少1;B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组成为BO3,其中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且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2)根据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的数目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三层电子数比第二层少1,由于第二层容纳8个电子,故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核电荷数=2+8+7=17,所以A为氯元素; 根据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B的相对原子质量:O的相对原子质量×3=2:3,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48×2÷3=32,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32÷2=16,所以B为硫元素; 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氖的原子序数为10,C得到一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10,C的质子数为9,则C为氟元素,D失去两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10,D的质子数为12,则D为镁元素; (2)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两个电子,从而带上两个单位负电荷,故B元素形成常见单核离子的化学符号为S2﹣;钠元素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可和S2﹣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3)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故答案为:(1)Cl,F,Mg; (2)S2﹣,Na2S; (3)Cl2+2KI=2KCl+I2. (1)F﹣、Mg2+、F﹣>Mg2+ (2)S2﹣,SO3+H2O=H2SO4 (3)Cl2+2KI=2KCl+I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的数目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