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黑羊 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去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10.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被誉为“二十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本篇《黑羊》采用了象征(影射)的手法,可谓典型的寓言类小说。《黑羊》中所描摹的一切,貌似荒诞,实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 B.这篇小说介绍了一个“偷盗国”,人人行窃和被窃,形成平衡循环,但诚实的人的出现,导致了这个国家的混乱,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C.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它是“虚构”的;但它引起了我们对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诸如社会秩序、贫富现象等方面的思考,这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虚构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它是一种更深刻的真实。 D.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在文中,它借指那个“唯一诚实的人”,小说以“黑羊”为题,用的是反讽的手法,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对这类人的否定。 E.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小说对公众的一切标准之中的不合理性的一面做出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嘲弄。 11.诚实人品性中除诚实,还有哪些特点?作者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12.“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重复出现,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0.B.D 11.①如执着,恪守道德准则,不同流合污,知情达理等。②对比手法。(特点2分,表现手法2分,结合文本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2.①诚实人因为无力反抗偷和被偷的荒诞逻辑,想努力适应人们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和生存方式,给贼留下行窃的机会,但人格的尊严和道德不允许他去偷窃,只能离开家,让人偷他家的东西,所以去“看河水打桥下流过”。 “看河水打桥下流过” 的描写表现了他出境的尴尬和无奈。②富起来的人学诚实的人去桥上,是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③引出下文富人为了不让自己变穷,雇人行窃,建立警察局和监狱的情节。(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0. 试题分析:B“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错。D.“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对这类人的否定”错。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本题B项“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在文中没有体现。D项“体现了对这类人的否定”错误。 11. 试题分析:本题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则是从对比的角度。与其他人性格的对比,行为的对比等。对比让我们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诚实,具体来说就是不偷,不愿却破坏道德,不愿去与众人一起做坏事。表现手法就是对比。诚实人与众人对比,可从品德的对比、力量的对比、结局的对比等角度,结合文本作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次为鉴赏评价E。 【技巧点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作品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分析作品在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等方面的特色;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高考常考查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情景交融、反衬、烘托、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等。本文中诚实人除了诚实,还执着,他宁可自己一文不名,也不去偷窃别人。他的这一性格特点与其他人性格的对比,行为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12. 试题分析:“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是人们的一种动作,而不同的有着不同的心态。诚实人是用来消磨时间,因其不愿偷,而那些富起来的人却是一种消遣,他们在享受生活。而其享受生活的习惯让他们无法在家里看着,所以只好请人来看,因此要建立警察局,所以这一情节就成了一种铺垫。因此答题时要从三个方面来答。 【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次为鉴赏评价E。 【技巧点拨】“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一动作既是心情的表现,也是情节的铺垫。此题训练了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诚实的人看流水,是他的人格的尊严和道德不允许他去偷,而自己又无法改变别人,只能自己在桥上看流水消磨时间,以避免遇到偷盗者的尴尬;后文的“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是富人们的行为,他们在享受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富裕了,他们有闲情逸致了。因为有了贫富分化,必然产生警察局、监狱,这一描写又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