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2:据记载,1864年前后,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的手工织造业情况是:“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材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1表明,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结构中“耕”与“织”有着怎样的关系? (2)从材料2中能够看出,这种耕与织结合的经济结构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原因何在? (3)这种因冲击而带来的变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1)农业与家庭纺织业紧密结合,男耕女织。 (2)由于“洋布大行”,冲击了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导致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加快。原因: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商品输出。 (3)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   第(1)问应结合材料1概括“耕”与“织”的关系;第(2)问紧扣材料2所反映的外国商品的输入冲击了传统棉纺织业;第(3)问应注意这种因冲击而带来的变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积极影响。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