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为了迅速达到治安的目的,当固定地配备相当的兵力…… 除上述以外的占领地区,则作为作战地区。……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军在当地独立生活的必要物资,及属于物资动员范围之物资,特别是对地下埋藏资源,帝国对华要求数额之全量应如数取得。 在取得上述以外的一般物资时,只要治安情况等现时形势许可,则避免通过压力取得,而尽量尊重中国的习惯和原来的经济组织,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圆满且恰当地取得之。同时应避免过分压迫民需,特别是食品资源,以资收揽民心,且便于我之长期取得。 ──摘自1941年1月日本《对华长期作战策略要领》 材料三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元节.明治节.天皇诞辰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向天皇所在地方的东方遥拜,并听“日满不可分”.“日满一心一德”.“民族协和”以及“忠君”.“服从”等反动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 ──摘自l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1分) (2)材料二体现了日本怎样的侵略方针?(1分)它强调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取得一般物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实际情况如何?(1分) (3)材料三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1分)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2分) (4)你如何理解上述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内在联系?(1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答案:【答案】: (1)变化:速决战改为长期作战;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扶植傀儡政权。 (2)方针:以战养战。原因: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反抗斗争。情况:实际上都是通过军事手段强制加以实行的。 (3)政策:民族同化和文化愚民政策。目的:强迫学生接受封建奴才思想,培养对日本绝对效忠服从的年轻一代,便于进行殖民统治。 (4)内在联系: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手段。认识:日本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成性,手段野蛮而又残酷。 【解析】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战术变化及对国、共两党策略的变化。 回答经济掠夺方针和具体方法。 (3)点明奴化教育或文化愚民政策;从日本侵略者的利益角度看目的。 (4)归纳不同侵略手段的相同侵略本质;联系日本的帝国主义特征进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