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海南有椰子树,云南的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了过去。椰子树在云南长势喜人,可是就是不结果。真把云南人急坏了。聪明的云南人,没有对椰子树置之不理,而是请来了专家。专家对生长在云南的椰子树诊断后,发现海南的土壤咸涩,云南的土壤温润,于是在每棵椰子树的根部,都浇上了又咸又苦的盐水。第二年,云南人就吃上了家乡的椰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苦难成就辉煌 滦县第一中学高三刘可静 在谱写人生辉煌的道路上,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征途中,如果遭遇不幸,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如果上述缺陷集于你一身,你还活得下去吗?你会抱怨、气馁吗?那么,让我告诉你,完全不必!相反,你应该笑对苦难。 钻石经过切割打磨才能光华四射,璀璨耀眼;细沙埋进河蚌体内,忍受漫长的黑暗,才能成为高贵的珍珠,光洁圆润,灿烂夺目。钻石最美的光泽是从一个个伤口发出的,珍珠的晶莹剔透是在黑暗中磨砺而成的,苦难成就了钻石和珍珠的美!这多像人生,苦难磨炼人生,苦难成就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16岁时,因事故失去一条腿、一双手、一只眼睛,但他活了下来,还活出了风采。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了自传《我是谢坤山》,这部书现被香港特区政府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如果谢坤山面对如此大的磨难退缩了,逃避了,放弃了,那么他只能庸碌地度过一生,痛苦一生,无所作为。但他能正视苦难,接受苦难,挑战苦难,最终苦难成就了他的辉煌。 是的,“草木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近代哲人沈近思的话激励着多少失败者。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风雨之后有彩虹。 人间的苦难很多,不一定都能书写传奇、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槃式的苦难才能最终创造辉煌。国防大学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的新著《苦难辉煌》,带领我们重温了革命先辈为创建共和国而经历的那段血雨腥风的苦难历史,正是方志敏、刘胡兰、江姐等革命先烈,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起救国使命,才使中国革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是他们使我们沐浴在共和国的阳光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让我们懂得: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重获新生。 当然,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的苦难,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的幸福,生活有时会违反常规,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藏着无尽的契机。 付出努力和汗水,把苦难折叠成梯,你就能登临辉煌的顶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所蕴含的哲理来构思立意。材料中提到,云南的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了过去,“可就是不结果子”,由这一现象可以立意为:莫搞经验主义;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聪明的云南人,没有对椰子树置之不理,而是请来了专家角度,由此可以确立立意:要正确善待困难;学会变通;虚心请教;专家对椰子树采取的措施,可以延伸开去,从苦难成就人生的角度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