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②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售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学科王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过听④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茹:蔬菜的总称。②燔:烧毁。③理:法官。④过听:听察案情有过失。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法循理             循:遵守。 B.而疾出其家妇         疾:马上。        C.不私其父             私:偏爱。 D.失刑则刑             刑:刑罚。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嗜鱼,故不受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 拔其园葵而弃之       不迎而自归 C. 子其治事矣           吾其还也 D. 子则自以为有罪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三位循吏廉正无私的一组是 ①百官自正 ②受大者不得取小 ③以父立政,不孝也 ④伏诛而死,臣职也 ⑤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⑥寡人亦有罪耶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仪休因为学业品第高而担任了鲁相,他奉公守法按章行事,不允许官员与百姓争利,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哪怕是一条鱼。 B.公仪休认为自家织的布太好,会影响到普通百姓使他们无法卖出自己的货物,因而驱赶了妻子,毁掉了机器。 C.因为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楚昭王认为他不必伏法;而石奢却坚持认为自己应该谨守为臣的职分,最终还是自刎而死。 D.晋文公以下吏有过不必责己为由原谅李离,而李离却认为平日做官有好处没有分给下官、有过失就推脱责任是不对的。 三、(32分) 11.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3分) (2)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3分)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2分) 答案:7.D(刑:处罚,惩治。)学科王 8.C(还是,语气副词。A.因为,连词;用,介词。B.然后,表顺承,连词;但是,表转折,连词。D.如果,连词;就,连词。) 9.B(①是侧面描写;③是表达孝情;⑥是文公的劝解语,侧面描写。) 10.C(错在“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原文中说石奢抓到了杀人犯即其父,又放了。楚昭王说“追而不及”是为石奢开脱责任。) 三、(32分) 11.(8分)(每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1)(3分)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2)(3分)国相(他)追捕凶犯,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3)(2分)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于天下,没有人能够抵御他。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