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化学
题目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B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新乡市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半年期中考试免费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半年华洋国际学校第一次月考化学题带参考答案(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
上海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
山东九年级化学2019年下半期中考模拟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重庆市渝中区重庆二十九中2020-2021年初三上学期期中化学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2019届九年级后半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
2016-2017年初三上学期期中化学题免费试卷(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
2019-2020年初三前半期第二次月考化学免费试卷(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葵潭中学)
2019届初三前半期12月月考化学在线测验完整版(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
江阴市九年级化学月考测验(2019年上册)网络考试试卷
最近更新
如表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环境 B、化学与安全 ①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 ②鼓励生
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秘密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十九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图中能表明这
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下列诗句中,包含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农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2012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 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Cao Min couldn’t believe she was experiencing exactly what s
Afterreading her writing, every teacher came to the ______
若京沪高速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A.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
如图所示,一粒子源位于一边长为的正三角形ABC的中心O处,可以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出速度大小均为v、质量
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 m/s,要想在3 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1000 m处正以20 m/
—Have you found anything wrong with your computer? —Yes,and
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 B. 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增加 B.体温下降、耗氧量减少 C.神经系统兴奋性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 C(s)+1/2O2(g)=C
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
......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程中,△H的绝对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